欢迎访问大学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技新闻 > 正文

我校5个科研团队入选2023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我校“多源多模智能信息处理科技创新团队”等5个团队成功入选,团队入选数量在陕西省属高校中位居前列,也创造我校历史最好成绩。截止目前,我校共有12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2023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入选名单

(按团队带头人姓氏首字母排序)

序号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涉及学科

1

多源多模智能信息处理科技创新团队

苏雪平

电子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

2

核军工射线柔性防护技术创新团队

王博宇

核科学技术,物理学,纺织科学技术

3

陕西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与跨学科研究创新团队

王衡

艺术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技术

4

科技政策创新与评估创新团队

王进富

管理学,软科学

5

清洁化与功能化纺织染整新材料创新团队

徐成书

纺织科学技术,材料科学

“多源多模智能信息处理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为电信学院苏雪平副教授,团队依托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多源多模信息抽取与预处理、多源多模信息融合与识别、多源多模信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三个研究方向。团队面向世界前沿,围绕多源多模智能信息处理热点和核心问题,开展超冷原子TOF图像超分辨增强和三维重建、慢性睡眠剥夺与恢复的脑影像学机制、脑际交互神经机制与群体凝聚态识别方法研究,开发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服装舒适性研究平台、基于服装知识图谱的个性化推荐系统、3D虚拟试衣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取得了显著成绩。

“核军工射线柔性防护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是理学院王博宇教授,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民生命健康,聚焦辐射防护及其有关的工程应用问题,以解决防护、洗消和评估这三大关键技术问题为主要任务,坚持走军民融合、医工协同的双战略路线,旨在核防护产业领域建成西北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团队在射线柔性防护技术方面获得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实现专利转化2项。

“陕西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承与跨学科研究创新团队”,由具有文化学、艺术学、民俗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背景与研究专长的人员组成,共21人,人文学院王衡教授担任团队带头人。团队立足陕西,放眼全国,将用空间统合时间,用现实反观历史,用愿景导航当下,在文史、史地及文、理、工交叉融合研究中,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效抢救濒临失传的陕西特色非遗及其关键技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宽陕西非遗的生存空间,促进陕西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发掘其当下价值,讲好陕西故事,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发挥比较优势,落实文化强省战略,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科技政策创新与评估创新团队”以管理学院王进富教授为带头人,现有稳定核心成员8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团队形成了“带头人+研究骨干”共同攻关,各有侧重,互相支持,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创新能力明显,建设和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团队依托学校“工商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 “陕西省科技政策创新与评估软科学研究基地”“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平台,聚焦科技政策创新与评估,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评价、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应用等领域已获得系列高质量学术成果,先后集体承担国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成果10余项。研究成果得到陕西省科技厅、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采纳,充分发挥了服务陕西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智库作用。

“清洁化与功能化纺织染整新材料创新团队”,面向纺织行业的重大需求,致力解决困扰印染行业发展的高耗水、高耗能与高排污等卡脖子问题,聚焦纺织染整前沿问题和关键共性问题,专注于清洁化与功能性纺织染整新材料的研究,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团队负责人纺织学院徐成书教授带领下,经过团队建设与深化合作,形成了清洁化印染加工技术、荧光传感及柔性功能化染整新材料制备与应用、功能微胶囊材料制备与应用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累计3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应用,服务经济发展。毛绒纤维原位矿化染色技术先后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毛纺行业协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绿色制造推广示范项目,并被日本知名纺织媒体“纤维综合日报”进行报导。

据悉,本次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经高校遴选推荐、省教育厅形式审查、评审前公示、专家评审、厅务会审议和拟入选名单公示等程序,最终有131个团队入选。

近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二级学院及科研平台凝练方向,组建团队,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积极融入“秦创原”建设,持续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培养。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紧密围绕国家及陕西省的重点研究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着力培养和造就更多道德素质过硬,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创新团队,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